近日,西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仕林一行专题调研西区“检察为民”工作,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强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
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西区新庄村、庄上村,通过实地走访、询问当地群众等方式,了解西区检察院在通信电杆治理、生态司法修复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及成效。调研组对于检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表示西区检察院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以法治之力托起民生福祉,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聚焦“头顶安全” 破解通信电杆治理难题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通信电杆倾斜、线缆杂乱、低于安全高度等隐患,西区检察院主动作为,联合住建、经信、应急等部门开展专项工作,推动全面排查辖区内隐患电杆并督促整改,消除居民区、交通路段等重点区域安全隐患,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切实守护群众“身边安全”。 “以前电线杆歪斜,我们都提心吊胆,现在安全隐患解决了,心里踏实多了!”调研现场,村民陈某某感慨道出了群众心声。
擦亮生态底色 打造司法修复“绿色样本”
在生态司法修复基地现场,调研组实地查看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成果。西区检察院通过创新“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模式,联合法院、行政主管机关建成集生态修复、警示教育、普法宣传于一体的司法修复基地,推动补植林木20余株,增殖放流鱼苗1.4万余尾。
创新劳务代偿 传递司法温度
针对生态环境等领域轻微违法案件,西区检察院在全市率先探索“劳务代偿”替代性公益损害修复机制,允许经济困难当事人以参与公益劳动折抵赔偿,既彰显司法刚性,又体现人性化关怀。目前已推动10余名当事人参与河道清理、社区服务等公益劳动1200小时,修复社会关系的同时激活基层治理“末梢”。
“感谢检察院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会用行动弥补过错!”当事人胡某某的真诚表态,印证了劳务代偿机制的教育矫治效果。“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变‘生态破坏者’为‘生态守护者’,这一创新举措是柔性司法的生动实践,值得点赞!”参与调研的一位代表兴奋地说道。
下一步,西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民生领域法律监督,在服务大局中谋发展、在守护民生中显担当,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书写“检察为民”新篇章,为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和“山水灵秀新城”建设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