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区法院坚持能动司法,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近日,西区法院格里坪法庭与格里坪司法所、派出所、景怡社区运用“三说会堂”多元解纷机制,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历时6天成功化解了一起长达5年的因楼上漏水导致楼下住户受损的邻里纠纷。
刘某与吕某(80余岁,与老伴独居)系同一栋住3楼和2楼的邻居,近年来,每当下雨或4楼及以上的住户在阳台洗衣排水时,3楼刘某家的阳台墙腰处时不时有水沿墙体浸出至楼下吕某家的墙体,造成两家墙体鼓包、掉灰、发霉等。为此吕某多次找到刘某协商解决但均无果,原本关系融洽的两家人因此爆发了多次争吵、辱骂、敲楼板、堵锁眼等行为。后经社区调解走访了解到,1-6楼住户中,仅刘某家包了阳台公用雨水管,漏水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刘某在装修包阳台公用雨水管时造成管道开裂,因此吕某要求刘某敲了重新包管,但刘某以自己生活特别困难,无力支付1000多元的包管费用以及吕某多次辱骂自己及家人,坚决不同意处理。
为减轻群众诉累,高效化解矛盾,再续双方邻里情,在征得当事人同意之后,格里坪法庭将此案引入诉前调解程序,与格里坪司法所、派出所、景怡社区启动“三说会堂”多元解纷机制。在调解中,法官秉持“如我在诉”理念,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从降低损失成本、一次性解决纠纷等角度出发,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综合调解方式,为双方当事人分析矛盾,从情和理的双重角度积极调解。最终,在大家耐心释法、温情调解下,刘某终于被感化。不久后刘某便主动敲墙重新进行了包管,漏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至此,一场长达5年的邻里纠纷在未进入法院诉讼便得到圆满解决。
群众有所呼,司法有所应。下一步,西区法院将继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诉前,为辖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司法服务,贡献法院力量。